创新路上意如钢
时间: 2024-06-14 08:46:41 | 作者: 链条炉排锅炉
介绍
5月14日,王新东(右二)和研发小组成员就高强钢显微组织转变机理进行交流。河北日报记者 田瑞夫摄
在同事眼里,他性格耿直、脾气急、较真,出差开会总会提前半个小时到车站;参加项目评审,会随时“开炮”;指标参数不清晰,他直接拒绝不留情面;哪怕PPT里有错字,他也会立即纠正……
“创新,是变不可能为可能。缺乏严谨的态度、坚定的意志和追求的精神是难以胜任的。”王新东,河钢集团首席技术官兼副总经理,从事钢铁行业科研及产业化工作38年,主持完成了高端产品研制、行业前沿关键共性技术与装备研发及产业化、“一带一路”样板工程建设等多项“不可能实现”的创新科研项目。5月15日,他成为荣获2019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的唯一一人。
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国钢铁行业跌入低谷,钢铁企业一片亏损。
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也让河钢唐钢遭受双重挤压。一边是生产经营面临巨大困难,一边是环保搬迁的巨大压力。怎么样打造一个与生态城市和谐发展的绿色企业,成为急需破解的一道难题。
那年8月,刚从唐山钢铁设计院调任河钢唐钢规划部部长的王新东接到公司一道“英雄帖”,负责厂区大规模技术改造提升,推动企业走上绿色转型之路。
这绝非易事。“发达国家钢铁工业面临的绿色发展问题,是一个一个地出现并一个一个地解决,而我国却是一定时期内同时要面对多个问题。”王新东说,中国需要中国特色的“绿色技术”。
“老厂区的改造难度非常大,整个厂区从工艺、流程、动力管线、道路、厂房等都要重新规划,所有的除尘设施要做改造提升。”王新东深知,企业转型不允许失败,哪怕一切都从零开始。
没有参考资料,没有先例可鉴。既想“慢工出细活儿”、又要不拖进度,他把现场当成了“战场”,白天跟踪工艺调试,一遍一遍现场勘察,与同事探讨技术问题,夜晚整理数据资料,撰写报告,“连轴转”成了工作常态,主持完成了一系列技术改造。
同事们都说:“他太辛苦了,本身就有肾结石,犯起病来疼得直转圈儿,可从没见他请过假。”王新东却不觉得“苦”,还乐在其中:“看着自己的‘孩子’一点一点成长,感觉很幸福。”
短短几个月,河钢唐钢关停拆除落后产能装备和生产线,拆除无序建筑,重新规划动力介质管线,腾出空地建设水景花园、生态园林……“灰色”钢企脱胎换骨,但王新东的思考始终没有停下来。
“环境问题本质上是能源高效利用问题,节能是最大的减排。”在王新东眼里,污染物大多是“放错位置的资源”。
接下来,他又带领团队将烧结余热回收入管网,用汽轮发电机发电;用氮气气淬处理钢渣变成直径1毫米左右的小粒子,大范围的使用在建筑材料的制作。他主持研制出钢渣氮气气淬与余热回收成套技术与装备,攻克了钢渣粒度控制、双层流化床余热锅炉高效换热等多项关键技术。
2010年,工程投产后,河钢唐钢的钢渣综合利用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此项技术的行业空白。
科技创新有力引领和支撑了河钢唐钢国内领先的环保绩效和花园式工厂建设。国际上多家知名钢铁企业负责人慕名到现场参观,不禁叹服:“世界最美的钢厂在中国,在河钢!”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幕拉开以来,河钢守着世界先进的高端装备,却陷入了比拼普通产品的低端循环,如何破解?
“高碳钢热轧卷板有很大的市场需求,但由于碳含量高,冶炼、轧制难度大,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基于此,他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只要工艺参数选择合理,工艺条件满足规定的要求,河钢完全能生产出高品质的高碳钢热轧卷板。
乍听到这个想法,小组成员心中也有疑问,“高碳含量钢种板坯内部有可能会出现疏松、偏析和裂纹等缺陷。并且,如果保护渣润滑性能不合适,极易发生坯壳粘结或粘结漏钢,质量控制难度这么大,国内没有可以借鉴的材料和生产经验,我们能行吗?”
为突破超薄规格热轧板大批量生产稳定性差的行业难题,他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是在实验室度过的,仅搜集的资料堆起来就足有1米多高。凭借多年的技术储备制定出设计工艺,经过反复推敲,形成首次实验设计方案。
“一开始,失败了很多次。”王新东坦言,“虽然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但只有走错一步才会有走对的下一步。”
一个个解决方案,一次次可行性试验,河钢达到了1.0-1.6mm薄规格产品占产线%的国内最好水平。据不完全统计,王新东共主持了360余项新工艺新技术推广应用,大厚度海洋平台齿条钢等83个高端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高端钢材领域的比拼,靠的是长期技术经验积累,是纯净度、均匀性、稳定性,各大厂家已经划分了固定的“势力范围”、供需双方建立起牢不可破的合作伙伴关系,初来乍到者想叩开一扇新大门谈何容易。
怎么提升竞争实力?在王新东的主持推动下,河钢科技战线全面聚焦市场和用户,实施产线对标,建设技术、质量、人才、自动化与信息化“四大支撑体系”,充分释放产线年,河钢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控股海尔特钢,将钢铁产业链镶嵌到家电产业链上,涂覆家电板引领高端市场。
“产品高度和科技高度,决定了企业高度。”从2014年到2019年,河钢品种钢比例由29%提升到72%,高端产品提升425%,这一时期也成为了河钢有史以来产品结构提升最快的时期。
如今说起河钢,不能不提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而这个“一带一路”样板工程的打造,也让王新东颇为自豪。
“支撑收购!”2015年,塞尔维亚政府面向全球招标,寻找能够挽救斯梅代雷沃钢厂的战略合作伙伴。去塞尔维亚斯梅代雷沃钢厂技术考察回来以后,王新东写了一份技术报告呈报给集团,又由集团上报给了省委、省政府。
有了技术支撑,河钢人收购并运营斯梅代雷沃钢厂更多了一份底气。2016年4月,河钢集团以4600万欧元收购,并成立河钢塞尔维亚有限公司,5000多名面临失业的员工重返车间。
刚刚接手钢厂,来自业界的质疑声此起彼伏:“别人没干好的事,你们就能干得好吗?”
王新东倒也不愁闷,他心里清楚,河钢的先进的技术一定能为这座百废待兴的钢厂注入生机和活力。
主持完成了河钢塞钢的技术和管理系统升级,从前期调研、方案起草、专家论证到最终敲定,他全程参与,反复组织研讨。20多项具有河钢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的技术被移植到河钢塞钢,为其重现生机并成为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王新东心中还有更大的目标:“站在可持续发展和国家民族的高度,从技术革新的角度去寻找突破口,为国家留下钢铁印记、为世界烙下中国印记。”
成功建设了世界首条亚熔盐高效提钒清洁生产线万吨规模的氢冶金示范工程……近三年来,王新东带队走出去洽谈科研合作和技术交流成为常态,忙碌的身影换来河钢科学技术创新格局和实力明显提升:17项国家重大科学技术专项落户河钢,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共建了28个协同创新平台,构成“全球研发技术平台”的创新格局。一批全球科学技术创新资源加快向河钢聚集,一个更具世界竞争力的钢企正在加速崛起。(记者王璐丹)